集中供氧系统的氧气管道铺设是确保气体供应安全、稳定和高效的关键环节。以下是氧气管道铺设的主要步骤和技术要求:
规划设计阶段,确定管道走向:
根据养老院的建筑布局,包括楼层分布、房间位置和功能区域划分,设计氧气管道的最佳走向。一般要遵循线路最短、尽量避免穿越结构复杂区域(如承重墙、梁柱)和减少转弯的原则。例如,在多层养老院建筑中,氧气管道可以沿着建筑的竖向管道井或走廊吊顶内敷设,然后水平分支到各个房间。
同时要考虑与其他管道,如给排水管、暖气管、电线管等的间距,避免相互干扰和安全隐患。按照规范要求,氧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250mm,与电线管的间距不小于 500mm。

计算管道尺寸和压力损失:
根据养老院的预计用氧流量和氧气供应源的压力,计算氧气管道的管径。用氧流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同时使用氧气的终端数量、每个终端的最大用氧流量等因素。例如,假设每个氧气终端的最大用氧流量为 5L/min,同时使用系数为 0.7,若有 100 个终端,则总用氧流量约为 350L/min。
根据管径、管道长度、流速等参数计算压力损失,确保氧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满足终端使用要求。通常氧气管道内的流速不宜过高,一般控制在 10 – 15m/s,以减少压力损失和防止产生静电。
管道材料选择
氧气管道通常选用铜管或不锈钢管。铜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、导热性和柔韧性,易于加工安装。不锈钢管则强度更高,更耐高压和高温,适用于对管道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。例如,在压力较高的集中供氧系统主干管道中可以使用不锈钢管,而在分支管道和终端连接部分使用铜管。
管材的质量要符合医用气体管道的标准,如铜管要符合相关的医用铜管标准,确保管材的纯度、壁厚等参数满足氧气输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。

管件和阀门:
管件如弯头、三通、直接头和阀门的材质要与管道相匹配,并且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氧气腐蚀性。阀门应选择氧气专用阀门,如截止阀、球阀等,这些阀门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氧气泄漏。例如,在氧气管道的分支处安装球阀,以便于对各个区域的氧气供应进行控制和维修。
管道安装过程
在建筑物的墙壁、天花板或地面上安装管道支架,支架的间距要根据管道的管径、材质和重量合理确定。一般对于铜管,水平管道支架间距不宜大于 2m,垂直管道支架间距不宜大于 3m。支架要牢固可靠,能够承受管道的重量和可能承受的外力。
支架与管道之间要采用适当的隔离措施,如使用橡胶垫或塑料垫,防止管道磨损和产生静电。
将管道按照设计好的走向进行敷设,在敷设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坡度。氧气管道应保持一定的坡度,一般为 0.002 – 0.003,以便于排水和排凝。

对于穿越楼板、墙壁的管道,要设置套管。套管的内径要比管道外径大 10 – 20mm,套管与管道之间要用防火、防水、密封性能良好的材料填充,防止氧气泄漏和火灾蔓延。
管道连接:
铜管连接可采用焊接或专用的卡套连接方式。焊接时要保证焊接质量,焊缝应平整、无气孔、无夹渣等缺陷。卡套连接则要确保卡套安装正确,密封良好。不锈钢管一般采用焊接连接,焊接工艺要符合相关的焊接标准。
在管道连接完成后,要进行压力试验和泄漏试验。压力试验一般采用水压试验,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.5 倍,但不得小于 0.6MPa,保压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。泄漏试验可采用气密试验,用无油空气或氮气进行,检查管道系统的泄漏情况。
标识和安全措施
在氧气管道的表面,应每隔一定距离(如 2 – 3m)设置明显的标识,标识内容包括 “氧气” 字样、气体流向箭头等。标识应采用耐磨损、耐腐蚀的材料制作,如金属铭牌或耐候性好的塑料标签。
在氧气管道系统周围,要安装氧气泄漏报警装置,当氧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,一般设定为 23.5% 体积浓度时,能够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。同时,在氧气管道的适当位置,如靠近阀门、接头等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,设置紧急切断装置,以便在发生泄漏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切断氧气供应。